对话蔡嘉民:如何用算法实现年入上亿?(下篇)

访客 2小时前 阅读数 11 #区块链
文章标签 前沿文章

延续上篇讨论,我们继续探索更多精彩对话,上篇回顾请点击《对话蔡嘉民:如何用算法实现年入上亿?(上篇)》

四、量化交易 | 是可以持续赚钱的方法

01 放弃手动交易:样本数据不一样,量化交易已被人验证过

对话蔡嘉民:如何用算法实现年入上亿?(下篇)

Mia: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采访量化交易员嘛,其实我在听你的经历当中,你是从手操(手动交易)转型到量化的。现在身边大部分人还是以手操为主。在这个过程中,你从手操转到量化,做了哪些努力?你觉得容易吗?

Calvin Tsai:我觉得最大的转变,其实源于我做手单连续两次爆仓。我就意识到,这不是一个稳定、能让我快速实现财务自由的方法。那时候我开始研究量化交易。我看到全球前十的对冲基金,几乎全都是用量化交易的方式。还有一家非常有名的对冲基金——Renaissance Technologies,由 Jim Simons 管理,四十年来年回报大概达到 67%,这是非常夸张的成绩。我就研究这家公司,发现他们四十年前就开始做量化交易,整家公司就是围绕量化运作。我就明白了——量化交易已经被人验证过,是一个可以持续赚钱的方法。那么我为什么还在做手动交易?为什么不去研究量化?所以我就放弃了手动交易,正式踏上量化交易的路。

Mia:其实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有像利弗莫尔啊、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等交易方式。你在众多交易类型里选择了量化,是怎么找到它的?

Calvin Tsai:如果你去比较一下,刚才提到的那些手单很强的交易员,或者长期投资赚大钱的人——但我从统计学角度来看,一些人长期交易、长期投资赚大钱,其实可能只是买了一个股票,然后连续拿了三十年赚到钱——从统计上,这很可能是“运气好”的结果,而不是有大量样本数据支撑他真的能持续赚钱。量化交易就不同了。每天我们会有上百笔、上千笔交易。我不会说量化交易靠运气。手单交易呢,确实有人十年前买了比特币,十年后账户里赚了几百万、几千万、甚至几个亿——但那真的可能只是“刚好买到比特币”。如果十年前你买了别的山寨币,十年后结果可能完全不同。所以手单交易和量化交易的一个很大区别在统计学和数学上——样本数据不一样。手单可能只有一个样本,量化交易可能有几千、几万,甚至上百万、上亿的样本数据。我更倾向于相信,量化交易能持续赚钱。

02 自学方式:泡图书馆、手动测试和验证数据

Mia:我们还挺好奇的,你是怎么学习量化交易的?

Calvin Tsai:很简单,我知道它能赚钱。

Mia:那你怎么学呢?就是自己写脚本吗?

Calvin Tsai:对,一开始是去图书馆。

Mia:还是看书?

Calvin Tsai:对,就是看书。那时候在大学图书馆里,只要有写量化交易或者系统化交易的书,我就从第一页看到最后,每一本都做笔记。那是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上网搜,看有没有人分享这方面的知识。主要就是看书和网上学习这两块。

Mia:那你什么时候开始找到自己对量化交易的感觉?就是那种胜率变得非常高的感觉?

Calvin Tsai:我觉得是慢慢累积的过程。一开始我用港股的数据去测试,很简单。一开始不会编程,就用Excel做,拉过去一百天港股价格数据,然后慢慢扩大——一百天、一年、四年,不断增加数据量。然后去思考不同策略。我会拿以前手动交易时关注的数据去测试。慢慢你就会找到感觉,找到一套技术——怎么处理不同的数据、怎么清洗、怎么筛掉没用的数据、怎么挖掘有用策略。我觉得真的是一步一步、慢慢去做的。真的hands-on,你要自己去做才会有那个感觉。很多学生说他们想学,但只是听别人讲,没有真的去打开Excel、股票或者币的数据去试。你真的动手试,才会有那个学习曲线。

03 市场区别:加密比传统行业波动大

Mia:你当时在传统金融的时候,靠量化交易赚了多少钱?

Calvin Tsai:在传统金融其实没有赚很多,可能公司加上我个人交易才几百万港币。传统交易真的没有很赚钱。第一点是传统市场的波动率比较低,你每年能赚20%,在同行里已经算很强了。但20%,你想想——如果本金才一百万港币,每年赚20%也才二十万港币。那不是一个能让你暴富的数字,也没办法快速实现财务自由。但在币圈就不一样了,因为波动率更大。比特币的年化波动率大概是100%,而股票的年化波动率才20%,是五倍的差距。所以理论上,你每年赚100%以上也不罕见。波动率的不同,已经导致你在传统市场和加密货币市场的盈利幅度完全不同。

Mia:所以从2017年开始,你就看到了比特币这个高波动率,然后选择进入Crypto行业。那你进入Crypto之后,一开始是两边都做是吧?

Calvin Tsai:是的。一开始我还是在交易股票,也在交易大宗商品。但我本身比较怕风险——毕竟之前两次爆仓的经历还在。所以一开始,我不敢把所有钱都压在加密货币上,是慢慢来的。真的是看到——OK,这个策略,这个月赚得比传统市场多。传统可能这个月只赚2%,加密货币可能赚20%。我就慢慢把钱一个月一个月地搬过去。所以资金是从传统市场慢慢转到加密市场,一步一步过来的。

04 赚钱变成数字:把专注力和资金都放在大币种上

Mia:所以当时你从2017年经过一年半的时间,就从几百万变成上亿了。有没有觉得自己“哎呀,我是天之骄子”那种感觉?

Calvin Tsai:没有,不会有这种感觉。因为我之前爆过两次仓——这也是重点。

Mia:印象太深刻了。

Calvin Tsai:以前那两次爆仓,为什么会碰高杠杆?刚刚讲过,我16岁、19岁都是因为碰杠杆才爆仓。那时候为什么会碰杠杆?就是因为我连续几个月赚钱,我就会想——OK,我是神,我是股神啊!巴菲特一年才赚20%,我一个月就赚20%。那时候我就想,如果我把杠杆从一倍提高到二十倍、甚至一百倍,赚的钱就不是这么少了。所以那时候,我已经犯过两次这样的错误。到了2021、2022年,赚得很多的时候,我就完全没有那种“我是天之骄子”的感觉。以前试过的错误让我记住了教训,所以赚钱对我来说只是数字而已。一天可能赚一百万,我完全没有感觉。

Mia:所以你在2017年那个时候做的是大币种还是小币种的量化?

Calvin Tsai:大币种,也是大币种。

Mia:所以你一直到现在都是做的大币种?

Calvin Tsai:嗯,中间有测试过小币种。但小币种理论上机会确实更大一些,因为很多大机构都在做大币种,他们不会去赚小币的钱。理论上,你去做小币是更赚钱的。不过后来资金规模变大了,就不太方便了。小币种的市场深度不够,成交量不够,有时候你在小币种摆盘,要等很久才能成交,这会影响回报率。所以我后来干脆把专注力和资金都放在大币种上。

五、交易之外|后市看法、理性的生活与热爱的本质

01 后市看法:机构驱动,加密货币或诞生不同指数

Mia:那你是怎么评价这一轮加密市场的格局?和之前几轮周期相比,有什么不同吗?

Calvin Tsai:嗯,这轮周期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以前比如说21年的牛市,是散户驱动的,很多都是散户的钱跑进来,买合约、追涨。但是这一次,从大概20年开始,尤其是现货ETF推出之后,更多是机构在买入。我看到的数据,不管是链上数据还是市场数据,都显示机构资金在驱动这轮牛市。比如比特币从六七万美金涨到十二万,大部分是机构买入的。而且最近半年到一年,很多机构计划用公司资金买入比特币,比例可能是1%、3%,所以推动市场的主要是机构资金。反而这次没有像21年那样,散户用20倍、50倍杠杆追涨的氛围。所以这轮牛市和之前相比,波动率更低,回撤没有以前大,市场深度和成交量也更健康。这是跟21年相比非常大的区别。

Mia:那你觉得,像你刚刚说的,传统金融,包括ETF等这些资金慢慢进入加密市场,对量化交易者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Calvin Tsai:有好有坏。

好的地方是,成交量上来了,市场深度变深了。理论上我们能操作的资金规模可以更大,也可以容纳更多的资金去做交易,这是好处。

Mia:那坏处呢?

Calvin Tsai:坏处是,传统机构也开始有兴趣了。他们发现,比如ETF很方便,就能直接买比特币,不需要去不同渠道操作。我听说很多以前没碰比特币的机构,今年也开始研究比特币策略,也在研究不同币种的策略。

Mia:竞争加剧了?

Calvin Tsai:对,不同机构进来,竞争确实加剧了。不过我会说,这既有好处,也有坏处。以前,像一些大型基金、加办之类的机构,一听到比特币,很多都会抗拒。他们觉得,传统投资人都不碰,我们也不碰好了,风险太高。但现在,ETF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机构开始持有比特币,也慢慢产生兴趣。他们会主动来问:“我能投资你吗?怎么去买比特币?”这对我们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Mia:那你觉得现在市场效率已经在逐渐提高,一些中小型量化团队可能很难生存了。你会怎么给他们建议?他们在这样的竞争激烈市场中,如何才能存活下来?

Calvin Tsai:确实有点难,因为我自己也是小型团队,所以深有体会。我举个例子,比如美股、港股或者A股,过去高频机构非常多,有几十家。但现在,你去看港股、美股、A股,高频机构可能只剩十多家,而且基本都是最头部、最有钱、速度最快的机构,赚走了大部分的钱。中小团队,很多原本能赚的钱,都被大机构分走了。所以我觉得,中小团队的优势在哪里?我认为就是沟通成本低。人少,开会少、管理少,这就是小型团队的优势。我建议中小团队尽量去向大机构学习。我自己也在努力生存,我会参考大机构:港股的大机构、美股的大机构等,去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从他们的结构和方法中学习。我觉得,中小团队在生存上,尽量参考很能赚钱的一些大机构的生存方式吧。

Mia:展望一下未来两到三年,你觉得最看好的趋势或者潜在的爆发点会是什么?

Calvin Tsai:我觉得一个重点还是机构慢慢加入加密货币市场。你看,现在其实跟传统股市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举个例子,传统市场有很多指数,但加密货币目前还没有一个很大的指数去追踪。再比如,很多养老基金可以买股票、买债券、买外汇,但很多养老基金或者退休基金还不能买比特币。我觉得很大的发展空间就在这里——传统机构怎么去接纳、接受比特币这个新资产。所以我觉得这一块是未来两三年的重点,应该会有很多不同的基金,让客户可以买比特币,而且也会有不同的指数发展出来。

Mia:明白,我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你会怎么看待像这样公开讨论量化策略?有哪些是你会公开,哪些是绝对不会对外讲的?

Calvin Tsai:比如说刚才提到的资金规模、策略的方向、策略的类型,还有我们的思考方式,这些是可以分享的。但如果要讲我最赚钱的策略,或者现在用的策略参数、用什么指标、哪种编程方式、机器学习模型之类的,这些就比较敏感。用频率来说,高频策略通常不会分享。高频的方法可能和别人差不多,但靠速度赚优势,所以你不会看到高频交易员出来分享。低频的观点就可以分享,比如我觉得下一年比特币的目标价,或者未来几年比特币的发展,这些都是可以公开的。所以我们有可以分享的点,也有需要保密的赚钱方法。吃饭的方法不能讲。我自己也喜欢教育,从2017年开始在当地教课、分享,我们主要分享方法论和方向。比如了解比特币、量化交易、数据获取,这些大方向是值得学习的。真正的细节策略还是需要自己去创新、去学习。就算直接给你一个策略,如果你不知道下个月怎么调整、策略失效怎么改进,你还是不会赚钱。核心是要真正去理解、去掌握整个方法。

02 生活之中:没有很强的物质欲望,平常喜欢打德扑

Mia:对,那我们交易这边聊完,我想聊聊开文这个人也非常有意思。聊聊你交易之外的个人生活和价值观。你在交易之外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我听说其实你遇到生活中一切问题,都会想着用数据去解决?

Calvin Tsai:是的,比较理性。我觉得这份工作让我生活上也变得比较理性。因为我们工作中要看大量数据,然后用数据去判断、得出结论,所以平常生活也变得比较量化,对,数据比较敏感。

Mia:有比较具体的案例可以跟我们分享吗?

Calvin Tsai:比如说平常,我举一个比较夸张的例子吧。和朋友去便利商店买水,我一看就能看出哪一瓶水最便宜。每瓶水容量不一样,有500毫升、700毫升、300毫升的,价格也不一样。作为交易员,对数字会比较敏感,所以我一眼就能知道哪一瓶性价比最高。或者去咖啡厅,看大、中、小杯的容量和价格,也能很快算出哪个比较划算。

Mia:你是从小就对数字非常敏感吗?

Calvin Tsai:不是,我是后来通过教育和训练才有这个感觉的。

Mia:哦,我还以为你是12岁的时候就发现自己数字的天赋,是那种天生的感觉。

Calvin Tsai:也没有啊。我小学和中学的数学也不是非常顶尖。我以前参加过数学奥林匹克,但没有得奖。

Mia:那你从12岁后开始学习交易,到14岁开始实际操作,会不会让你的数学变得更好一些?

Calvin Tsai:没有,也没有。因为交易用的数学跟学校里学的数学不太一样。除了数学,还要结合统计学逻辑和对市场的理解。可以说是多种能力组合出来的结果,不只是数学本身。

Mia:你在交易之外,个人生活是什么样?有没有什么爱好?

Calvin Tsai:嗯,除了交易,我最喜欢的当然还是交易。除了交易,我还喜欢打德州扑克。

Mia:哦,其实也是另一种……

Calvin Tsai:对,德州扑克其实很像交易。因为它也涉及风险管理、资金管理。你要观察牌桌上不同人的性格和打法,还要算不同牌面的胜率。你要知道什么时候该果断放弃某个策略,哪一手牌在你没有优势时就不要再投入。这跟市场交易非常类似。

Mia:明白。那当你经历过很穷的阶段,然后到后来真的达到亿万富翁级别的时候,这对你的生活有影响吗?有没有改变?

Calvin Tsai:没有很大改变。因为我大部分的钱还是放在交易里,对,就是比特币和交易上。我本人没有很强的物欲,所以生活方式变化不大。

03 驱动力:喜欢交易本身大于喜欢钱

Mia:我们平时接触过的其他交易员会有一个现象,就是当他们赚了非常多的钱之后,可能会对赚钱甚至交易失去兴趣。我看到你之前的采访也提过,你觉得三千万港币和一上亿,对你来说幸福感差别不大。那么你是怎么保持对交易的兴趣,持续推动自己往前走的动力呢?

Calvin Tsai:我觉得有些交易员赚到钱后失去兴趣,是因为他们本来不是喜欢交易,他们是为了钱而交易。我一开始也为了钱交易,但后来慢慢发现,我是喜欢交易本身大于喜欢钱。钱只是交易的一个“分数”,像打游戏的等级,它证明你的方法对,你的想法对。真正让我开心的是交易这个过程本身。我喜欢看到自己的进步。比如以前做一个策略,我可能想不到一个很好的方法,但现在我看到一套数据,就能迅速想出策略。面对不同的风险,我能不断优化方法,这种进步带来的满足感,是我快乐的来源,而不是钱变多或者可以买多少跑车。对我来说,打开账户就像看游戏的分数。以前等级是10,现在是100,这只是一个数字。最大的意义的是,我对自己进步的满足感。

Mia:你的跑车很帅,那赚到钱后,你最奢侈或者说最理性的一笔消费是什么?

Calvin Tsai:理论上,我觉得自己还没有做过很奢侈的消费。我没有花大钱去娱乐或者做其他事情。我最理性的消费,其实是花在交易本质上的,比如买数据来回测策略。数据其实挺贵的,如果买一些高频数据,一年可能就要花几十万港币。我觉得这笔钱花得很值,因为满足感很长久。买跑车、手表或奢侈品,满足感可能只维持几周,一个月就没了,你就想买更好的跑车、更贵的手表去刺激自己,但我不是那种人。我更喜欢自我实现、自我成就,这才是长远的开心来源。

04 投身教育:鼓励更多人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Mia:明白,那现在很多刚进入这个行业的人,赚到一些钱后,有的是手操,有的从链上赚到钱。如果他们想转型到更稳健的交易方法,你会怎么建议他们?

Calvin Tsai:学习量化交易。

Mia:那什么样的人适合学习量化交易呢?

Calvin Tsai:我觉得,看到数字不会抗拒的人就适合学量化交易。我教过很多学生,有些成功,有些失败。我发现一个很大的点是,有些学习半年、一年都没成功的人,其实从小看到数学就头疼,对数字有抗拒。量化交易需要面对大量数字,从中找到规律、调试参数,这中间涉及很多数字。所以最重要的两点就是:有逻辑能力,而且对数字不会抗拒。

Mia:除此之外呢,你觉得一个量化交易员要做得好,还有更重要的是什么?

Calvin Tsai:保持理性。很多人做量化交易做到一半,看到别人手动交易赚了十倍、买币赚了几百倍,就会重新去做手单,这就是缺乏理性。他们被短期利润迷惑,影响了长期策略的执行。所以最重要的是,保持理性,相信你的方法,相信手上的这一套策略。

Mia:就是说,你选择专注什么就专注什么,而不是哪里有钱就转向去哪里。那你,因为自己也在做量化教学,会不会担心更多量化交易员进入这个行业,学会这套东西后,会让这个行业变得更加内卷?

Calvin Tsai:理论上,答案是会的,是会的。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好,其他访谈很少有人问,但它非常重要。为什么我还要去教别人呢?老实说,我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很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过去几年,我教过一些人,他们从几十万做到几千万,甚至上亿,实现了财务自由。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你越快赚到钱,就越快能享受自由,去做你真正想做的事,而不是为了钱去做不想做的事。看到这些学生赚到钱,实现自己的生活,我的满足感比多赚一两个亿还大。所以,我觉得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教学上,是让我非常开心的事。以前如果我爆仓,回到几十万,我可能会专注回家做策略,而不会去做分享和教育。但现在,我发现教育对我来说,是非常开心的一件事。

Mia:明白,那你带出来的这么多人,像你说的很快就赚到很多钱了,大概有多少人?他们有没有什么共性?

Calvin Tsai:我的中学同学、大学同学,超过十几个都达到了财富自由。其实靠近你,就有机会实现财富自由。重点是,他们对量化交易有了解,也有兴趣去了解这个东西。但我必须说,这真的不容易。我跟不少人讲过,比特币、量化交易,但十个人里大概八个没有兴趣,只有两个是真的想深入研究,而这两个里可能一个研究到一半就放弃了。你刚才听到的十几二十个人,其实只是很多人中的一小部分,所以没有一个阶段是非常容易的。

Mia:明白,那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没有学会,会不会是因为你讲得不够好,没有教会他们?

Calvin Tsai:我觉得更多是看个人。我教的方法和内容都是一样的,但他们学不学会,真的取决于他们自己。关键是,他们有没有认真去了解这个事情,还是把它当成摇钱树。如果你没有去了解比特币,只想着明天或者下个月赚翻倍,那你通常拿不住。为什么有些人能持有五年十年,而有些人几个月就卖掉?本质上,就是他们有没有理解比特币是什么,为什么要买比特币。在交易上,我总结过:不赚钱的交易员和赚钱的交易员,最大的区别就是动机。不赚钱的人,通常是为了赚钱、为了买跑车,而真正赚钱的人,是热爱交易本身的。他们看到每个交易所的价格趋于平衡就很开心,验证到自己的策略能赚钱,他们做交易不是为了满足物欲,而是真的做好交易这件事。所以赚钱,其实只是当你在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时的副产品。当你把赚钱当作目标去追逐,反而容易影响心态,不会有好的结果。

05 新手建议:后天努力更重要,保持理性、保持眼光开阔、保持学习心态

Mia:那你觉得做交易这个事情需要天赋吗?你觉得有人能复制出一个你吗?

Calvin Tsai:我觉得后天努力更重要,远比天赋重要。没有人天生就会交易,也没有人天生就会手动交易或者量化交易,都是一步一步慢慢学会的。我一开始也是手动交易亏了很多,亏了两笔很大的,才真正学会。所以我觉得,100%是靠后天努力。

Mia:那一些初学者呢,有些量化交易的初学者可能会觉得量化交易稳赚不赔,你会给他们什么建议?

Calvin Tsai:这个世界很公平,根本没有稳赚的事情。肯定需要你投入时间和精力。即使最简单的把钱放在银行,也没有稳赚的保证,历史上很多银行也爆雷过。所以,世界上没有免费午餐(free lunch),你必须去做别人没做到的事情,才能赚到别人赚不到的钱。

Mia:那你对这一新一代年轻人,想学量化交易或者手动交易,或者想进入Crypto的人,有什么建议吗?

Calvin Tsai:我觉得有几个重点。第一,保持理性。很多人亏大钱的时候失去理性,性格暴躁,情绪被亏损影响,这时候是分析不清楚的。第一步就是管理好情绪,保持稳定和理性,才能清楚地分析数字、逻辑和方法论。第二,要减少人性的偏误。什么是人性的偏误?比如你会觉得“没卖掉这个币就没亏”,或者“我已经持有几个月了,继续拿下去明年就会涨十倍”。你需要了解自己思考的误区,并努力去纠正它。第三,保持眼光开阔。你要意识到还有很多东西超出你的认知范围。我自己学量化很久了,但我一直保持学习心态,知道还有很多东西我还不会,还有很多我忽略了的。我会去找出来,去学习。很多人会觉得“我已经知道很多了”,其实他们没看到自己没看到的东西——也就是“unknown unknown”。所以,我永远保持学习的心态。即使看到其他教育者,我可能表现比他们好,但我仍然觉得他们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Mia:明白,所以第一保持理性,然后不要有偏见,再保持开放学习的心态。其实Kelvin在整个过程中一直强调理性这个东西。那么你觉得,当你成为一个绝对理性的人时,会不会让身边的人觉得你情绪波动少,有点不近人情呢?

Calvin Tsai:会啊,会有一些人会有这种感觉,觉得我缺乏人性。但我觉得交易和生活是可以分开的,到某个点你是可以把它分开的,只要是在理性的前提下。

Mia:那你怎么balance呢?

Calvin Tsai:理性地去balance。对人,你不需要理性的时候,就可以多一些感性,多一些关心,去了解别人的情绪。

Mia:但是当你的理性已经习惯了,你怎么把感性调出来呢?比如说在跟家人、朋友或者亲密关系相处的时候,你怎么平衡理性和感性?

Calvin Tsai:还在学习。

Mia:好,那我们今天非常感谢Calvin的这期采访,给我们补充了很多关于量化交易、对话交易员系列的一些空白。欢迎大家关注Calvin的Twitter、Telegram,以及他的量化基金。目前Calvin也在做一些投资项目,如果大家想学习,也可以随时联系他,去了解那些策略里不能公开讲的“秘密”。好,这期采访就到此结束了,拜拜!

免责声明

本文仅供参考。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OKX立场。本文无意提供 (i) 投资建议或投资推荐; (ii) 购买、出售或持有数字资产的要约或招揽; (iii)财务、会计、法律或税务建议。我们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有用性。持有的数字资产(包括稳定币和 NFTs)涉及高风险,可能会大幅波动。历史收益并不代表未来收益,过往表现亦不代表未来结果。OKX 对任何潜在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您应该根据您的财务状况仔细考虑交易或持有数字资产是否适合您。有关您的具体情况,请咨询您的法律/税务/投资专业人士。并非所有地区均提供所有产品和服务,且在某些地区产品和服务可能受到限制或不提供此产品和服务。请您自行负责了解和遵守当地的有关适用法律和法规。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