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3号,下午15时48分,一个神秘的地址(0xAa760D53541d8390074c61DEFeaba314675b8e3f),突然在以太坊链及多个二层链、兼容链上接收来自老牌DeFi协议Balancer金库中的大量代币。

短短数小时,黑客就大量得手,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盗走了价值过亿美刀的各种数字资产。
17时19分起,黑客开始向其他地址分散盗取的资金。

截至写这篇文章时(约22:30左右),黑客的第一接手地址上还存留有价值9500多万美刀的各类代币。

关于黑客究竟是利用了什么漏洞,目前还没有具体的说法。不过教链看到,至少有两点信息:
第一,只有v2版本合约存在该漏洞。最新的v3版本暂时没有被盗。
第二,漏洞是在v2池子的智能合约代码上。不是管理私钥泄露。

教链下午看到这个重大突发事件的时候,内心是感到十分震惊的。为什么?
在教链的心目中,Balancer是和Uniswap、Aave、Compound等老牌DeFi协议并驾齐驱的DEX产品(去中心化交易协议,不了解的朋友可以问下deepseek,教链在此不再赘述)。它在DeFi赛道的份量,应当说是很重的,也算所谓“DeFi蓝筹股”之一。而且,它的发展基本和Uniswap是同步开始的——2018年提出概念,2020年初随着DeFi概念的提出同步上线v1,2021年初发布v2,2024年底v3上线……
如今Balancer被盗,又在传统意义上4年牛市周期的尾部,这一事件对行业信心的打击可能是巨大的,而且很可能造成涟漪效应——DeFi蓝筹被盗,引起对DeFi安全性的质疑;而DeFi(去中心化金融)又是以太坊以及所有智能链的最大叙事;以太坊和全部智能链面向传统资本的一个最有机会的突破口就是所谓的金融结算层……
现在如果连老牌DeFi蓝筹都会塌,那么其他DeFi是不是早晚也有塌的危险?如果DeFi都暴露在未知的风险下,那么智能链的金融结算层叙事还成不成立?如果所谓去中心化只会让发生黑客事件时,所有人都只能眼睁睁看着束手无策、无计可施,那么去中心化金融给金融带来的究竟是风险更大一些,还是收益更大一些?如果这一系列问题遭受连环质疑,那么口碑崩坏的可能就不仅仅是Balancer,不仅仅是DeFi,而是整个智能链,甚至是整个加密行业了。
作为老牌协议,Balancer把所有顶级DeFi产品能做的安全审计、Bug悬赏等工作都做了。它的崩裂,让所有DeFi包括顶级产品,都陷入了不能自证的死结:都是一样的专业审计,一样的安全手段,你咋就能保证你的产品就不会被黑客攻破呢?
科学的、严谨的答案只能是:无法保证。
既然无法保证,那么一旦发生黑客事件,又有什么紧急措施可以控制或者挽回损失的吗?
答案看起来也只能是:没有 —— 因为协议是“去中心化”的,运行协议的链也是“去中心化”的。
一旦搞什么紧急措施,那就是自绝于“去中心化”这个区块链行业的叙事了。

既无法保证绝对安全,又无法在发生问题时控制损失,那么以这样的行业特点,该如何打动传统金融的大资本,敢于把大额资金上链,放到这些协议里面来呢?
即便是教链,也不由得为自己把一些资产放到了Balancer之外的其他DeFi协议里而感到一种子弹贴脸飞过的惊悚感。
一着不慎,可能就会遭受到倾家荡产的灭顶之灾。
常在河边走,又难免不湿鞋。
小心驶得万年船,依然可能会翻船。
其实就挺无解的。
可想而知,这事的余震将会对目前风声鹤唳的市场造成何种恶劣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