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arca;编译:喜来顺财经
加密货币价值获取控制权的竞赛正式拉开帷幕。如果你以为 Layer 1 之争正在降温,那就错了。最新加入的参与者是全球最大的金融科技和稳定币公司。
上周,Stripe宣布推出Tempo,这是一条兼容 EVM 的区块链,专为稳定币支付和企业应用而设计。Tempo 的目标是构建一条专为跨境结算优化且 Stripe 能够完全掌控的区块链。此前,Stripe 收购了 Bridge(稳定币基础设施)和 Privy(加密钱包),表明其意图掌控从支付到轨道再到钱包的全栈业务。
紧随 Stripe 之后,USDC的发行者Circle推出了Arc,这是其自家与 EVM 兼容的 L1 链。Arc 完全围绕稳定币设计,以 USDC 作为 gas 代币,提供可选的隐私功能和内置的外汇引擎。Circle 的验证者集将获得许可,这进一步凸显了它与去中心化无关;而是与效率、合规性和保证金获取有关。Arc 预计将于 2026 年在主网上线上,但 Circle 的意图已经很明确,它不想再成为别人生态系统中的客人。它想拥有这个家。这可能对 Solana 的伤害比对以太坊更大,因为 Solana 的稳定币基础以 USDC 为主(约 80% USDC / 约 20% USDT),而以太坊的稳定币基础以 USDT 为主(约 37% USDC / 约 63% USDT)。
今年早些时候,Tether和Bitfinex宣布推出Plasma,这是他们自己的区块链计划,旨在打造结算和金融基础设施。虽然具体细节尚待确定,但其定位呼应了同一个主题:既然可以自主掌控规则、费用和交易流程,何必依赖外部链?对于已经在稳定币发行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 Tether 来说,Plasma 是其商业帝国的合理延伸,它不仅发行稳定币,还负责运营其底层系统。对于 Bitfinex 而言,Plasma 进一步巩固了交易所、代币发行和基础设施之间的垂直整合。
正如我们最近所言,一层区块链几乎不可能估值。话虽如此,我们明确表示,这些区块链确实有价值,只是我们无法确定它们到底值多少钱。但几乎每个人都意识到,基础设施是加密货币中利润最高的部分。仅仅成为别人链上的应用程序已经不够了——真正的吸引力在于拥有这条链本身。
值得记住的是,这些都不是新鲜事。Cosmos(ATOM)自 2017 年以来就一直在推广“主权区块链”,并推出了 Cosmos SDK 和 Tendermint 共识引擎。他们的宣传正是 Stripe、Circle 和 Tether 目前正在追逐的——无需在以太坊或其他区块链上租用区块空间,而是根据你的应用构建专属的区块链。Cosmos 通过提供即插即用的组件(共识、治理、质押),实现了模块化,同时允许项目自定义费用、代币和执行环境。
加密货币领域最早的一些垂直整合项目源自 Cosmos 生态系统。币安链、dYdX 的新链 Osmosis 以及数十条应用链均使用 Cosmos SDK 构建。这些项目并非旨在成为争夺区块空间的应用;它们希望成为拥有自主权的生态系统,从用户、排序器费用和治理中获取更多价值。Cosmos 的愿景是,每家公司最终都将拥有自己的 Layer 1 层,这正是我们今天看到的 Stripe、Circle 和 Coinbase 所追求的转变。
在很多方面,Cosmos 都领先于时代。如今企业 L1 和应用链的浪潮,恰恰印证了 Cosmos 的论点:定制化和主权才是最终目标。问题在于,构建 Tempo、Arc、Plasma 等项目的公司能否成功启动应用。
但并非每个人都在构建自己的链。也有一些反例值得注意。Coinbase尽管拥有强大的垂直整合能力,却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将Base打造为以太坊Layer2而非新的Layer1。他们认为,与以太坊的流动性、开发者生态系统和可信度保持一致比从零开始更为重要。同样,Robinhood 也选择在 Arbitrum Orbit 上构建新链,以加快上市速度。这两个决定都体现了权衡利弊——放弃一些控制权和理论上的长期价值获取,但获得更快的部署速度、可信度和网络效应。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Coinbase的目标仍然是拥有完整的垂直堆栈。例如,在 Coinbase 的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Brian Armstrong 解释了 Coinbase如何整合去中心化交易所(例如 Aerodrome - AERO)。Aerodrome也将成为Coinbase实现股票和其他资产代币化目标的去中心化交易所 (DEX)。Coinbase 交易所的旧模式仅在交易时产生交易费。新模式将使 Coinbase 获得三种收益:CEX交易费、Base(由 Coinbase 全资拥有)的排序器费用,以及DEX费用的分成(Coinbase Ventures 是 AERO 的投资者)。
当然,讽刺的是,这个周期看起来与Web2.0惊人地相似。就像亚马逊和苹果构建垂直整合的堆栈来掌控分销、硬件、软件和支付一样,加密货币公司现在也在竞相构建自己的主权层。有些公司会成功,但大多数公司会低估在其专属生态系统之外引导实际使用的难度。
无论是Stripe和Tempo的合作,Circle和Arc的合作,还是Coinbase和Base及Aerodrome的合作,其共同点都很明确——每个人都想在技术栈中向上(或向下)移动,以最大化利润。但历史告诉我们,网络效应是顽固的,孤立地发展很少比在已有用户的地方发展更好。每一个 Tempo 和 Arc 的合作,都会有数十次失败。最终的赢家将是那些在控制力和生态系统协调之间取得适当平衡的人。